2010-12-16

宿命與自決

猶太人是個矛盾的民族。精於理財獲利,卻又樂善好施。有六百多條繁瑣的各項律法,卻又遊走其間,怡然自得。是神特選的選民,但也承受極為慘痛的歷史代價。同時承受宿命,卻也保有自決,展現猶太人一種矛盾中共生的智慧。

猶太人的宿命觀,可以從其極為詳盡的律法說起。先說結論,在猶太人心中,凡事沒有偶然,事出必有因,不論好壞,善惡,禍福。


30章15-20節是以色列人的民族救星的臨別之言,用堅定且必然的口吻,把生與福、死與禍,像數學公式--A必有B的必然結果--陳明在以色列人面前。

因此以色列人心中某一個觀念開始萌芽--善果必因善因,惡果必因惡因,天下之中無偶然。

因此在律法頒布的初期,在禍福上便有以下的觀念

14:18---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20:6---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這種觀念也符合以色列人所遭遇的實際情況。亞伯拉罕,因為所行所信蒙神悅納,故其後裔必因之得福。羅得因為不慎,故其後裔永不得入耶和華的會。以色列人之所以得進迦南,乃因約書亞的信心。之所以被迦南七族欺侮,乃以色列列人安逸中的背逆。王國得以興盛,乃因符合神心意的王大衛。王國之所以分裂,乃因所羅門多寵異國妃殯,心遠離神。北國之所以被毀,乃因無一王為好王。南國之所以有短暫的復興,乃因亞撒、希西家以及約西亞...等好王的信仰回歸。南國之所以無法避免滅國之命,乃因地無法守安息。所有的好事壞事,都必定能追溯其原因。


從正面的角度或宏觀的角度來看,祖宗的罪,最多只到三四代,忍一下風平浪靜。然而,從負面的角度來看,三四代少則幾十年,多則逾百年,祖宗的罪,要後代承擔苦果,是情何以堪。因此便產生了酸葡萄理論--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

這句俗諺,成為以色列人基於其自身生命所作的觀察,所反應的一種心態,也成為一種枷鎖。後代子孫,只能束手無策,將祖先所犯下的罪行,概括承受。

然而,理論歸理論,實際例子是怎麼說的呢?

亞瑪利人這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多方擾亂的民族,神定意要將之從天下全然塗抹。亞瑪力人祖宗的罪行,導致整各民族的滅亡。然而,憐憫還是向審判誇勝。摩押人這羅得亂倫所生的民族,神怎麼說的呢?

23:3--亞捫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他們的子孫,雖過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

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這句話說得多麼斬釘及鐵,多麼義斷親離。然而,摩押女子路得,不但入了以色列民族的家譜,還生了個後裔叫耶穌,十二歲時還在神的殿中一面聽、一面問。

背付著永不可入耶和華會的宿命,摩押女子不但憑藉著她的孝心、順服,與自決的勇氣,扭轉了身為摩押人永遠不得翻身的宿命,甚至還在神救恩的經綸上,占了舉足輕重的腳色。

西緬和利未--這對強暴的兄弟--在父親臨死之前,受到父親的詛咒。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然而這對兄弟就是在父親臨死之前,受到嚴厲的詛咒。

宿命乎?宿命也。

生在這兩族的後代,沒有理有不把這詛咒當成是套在頭上的金箍咒一樣。

然而,人的自決果然可以開創新局。經過數百年的沉澱,在以色列歷史的另一番新局之中,利未人成為了神所特選來事奉祂的支派--但生了摩西、亞倫,還有女先知米利暗。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於是父親吃了酸葡萄,兒子的不再酸倒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