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4

Pureaudio Lotus DAC1 試聽記

感謝小葉站長以及Pureaudio,讓弟能有這個機會在自家系統試試Pureaudio的最新產品DAC1。

身型不大,重量也不重,裝設上相當方便,近來越來越喜歡這種輕量化的器材。
開箱照已有許多網兄PO過,所以就不再贅PO了!

因為這次的重點在於試聽對於高解析音樂的播放,所以隨手抓了幾張DVD-Audio來當試聽片。DVD-Audio都已經RIP成WAV檔案格式到WD 1TB的外接硬碟中。

排插:Furutech RTP-6N(小張銅鍍銀電源線)
播放系統:Mac Mini Server, 8G Ram, Windows 7, J.River, ASIO, WASAPI
數位輸出:USB (小張純銀USB MKII), 光纖(200元平價的3.5轉光纖線)
Player: Esoteric UX3-pi(小張純銀 Nexus XP-81s)
DAC: Pureaudio DAC1(IEGO 70605鍍銀電源線), Pioneer AX10-ai
Interconnect: 小張 Devere
前級:Pioneer AX10-ai (IEGO 銅電源線)
Interconnect: 線材王8AG RCA版本
後級:Nuforce R9 V3 se(絕一&絕二)
喇叭:Vienna Acoustic Strauss(絕世SPC改)
空間:20坪左右鐵皮屋,喇叭間距3M,聆聽位置距喇叭中心點垂直距離約3.5M。



試聽方式:
1.Mini Server --> USB  --> DAC  --> AX10ai --> Nuforce -- Strauss
2.Mini Server --> OPT  --> DAC  --> AX10ai --> Nuforce -- Strauss
3.Mini Server --> OPT  -------------> AX10ai --> Nuforce -- Strauss
4.UX3-pi(iLink) ----------------------> AX10ai --> Nuforce -- Strauss
(前三組,沒有固定的試聽順序。最後再以第四組為參考基準)

試聽片:
Photobucket
1. Take 6 同名專輯 Track 3: If We Ever Needed the Lord Before (24/96 兩聲道 Downmix)
2. Eagles: Hotel California Track 1: Hotel California (24/96 兩聲道 Downmix)
3. Eagles: Hotel California Track 1: Hotel California (24/192 兩聲道 Native)
4. Mahler Symphony No.2 Track 4: (24/88 兩聲道 Downmix)
5. Beethoven Symphony No.3 Track 1 (24/96 兩聲道 Downmix)
6. 2010高雄音響展 Track 1: 卡農 (16/44.1 Stereo)
7. 2010高雄音響展 Trakc 2: 魔法的足跡 (16/44.1 Stereo)

試聽心得
Take 6
Photobucket
‧ 一開始以ASIO輸出,DAC1在解析度的判讀上有誤,把24/96判讀成24/48。不知道是不是ASIO給DAC1不正確的格式。聲音保持一定的節奏感,主唱的Leading Vocal有一定聽起來很有R&B的味道。音場不寬在兩喇叭之間。

‧ 再來以OPT(經WASAPI)輸出至DAC1,這次在解析度上的判斷是正確的,DAC1 96的燈號亮了起來。比較隱隱約約有6個人頭的音像,彈指聲集中在中間及左側,右邊是主唱的Leading Vocal.結尾時的Q版聲音,相當逗趣。

‧ 直接接OPT(經WASAPI)到AX10ai,和第
二組聽感類似,不過音場寬度更窄了一些,音像稍微高了一些,主唱的聲音有比較浮凸,稍微palpable。

‧ 最後以UX3-pi經iLink到AX10ai(Stream Direct模式),彈指聲定位最為清楚,唱頑固伴奏的BASS,低頻的紮實感相當不錯。結束前的Q版滑音,有不錯的共鳴和延伸。

[url=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7QjxuGs9Y]演唱的片段Youtube[/url]

Hotel California (24/96)
Photobucket
‧ USB到DAC1--老鷹合唱團的經典之作。詞曲,演奏都是上乘之作。聽到主唱在中央稍微偏左,唱和聲的歌手分別在左右各一。

‧ OPT(經WASAPI)輸出至DAC1,音場寬過喇叭間距,音場舞台稍微後退。解析相當清楚,高低頻沿伸都相當不錯。低頻量不多,是以比較articulated的方式呈現。主唱的音像明顯在喇叭上方。

‧ 直接接OPT(經WASAPI)到AX10ai。音場寬度比第二組稍微縮了一些,但是左側演奏類似沙鈴的樂器卻在極左處。不知道是否是該處液晶電視的影響。音色的部分,主唱聽起來中低頻比較厚實,

Hotel California (24/192)
Photobucket
‧ 接OPT(經WASAPI)到DAC1。解析相當驚人,各方面都比24/96為佳,但是卻帶點稍微白熱化的噪感,相信這只要在線材再稍加調整,應該可以達到蠻理想的狀況。

‧ 以UX3-pi經iLink播放,聲底安靜,聲音紮實,樂器定焦清楚,是參考級的表現。



Mahler Symphony No.2 (24/88.2)
Photobucket
‧USB經ASIO播放,DAC1判斷為44.1。可以清出銅管的光澤,女高音*是比較偏向輕亮的聲音。

‧OPT(經WASAPI)輸出至DAC1,DAC1判斷的解析度正確--88.2。女高音*的音色聽起來更為輕盈。氛圍感稍微好一些,oboe可以聽出在比較深遠的位置,樂曲結束前的弦樂撥奏共鳴感不錯。

‧OPT(經WASAPI)輸出至AX10ai,如之前的聽感,音場提高,縮窄,但是這次多了點深度。女高音*的音色不再那麼明亮。

‧以UX3-pi經iLink播放,細節多,弦樂的微小伴奏清晰可聞,女音(其實以UX3-pi來聽,我可以比較確定應該不是女高音了)的音色有點偏向正三角型的分布,女音的極高頻部分不那麼著重,中高頻比較紮實,作為整個音色的支撐。符合女低音(Nancy Gustafson)應有的音色。

*判斷為女高音是誤判




Beethoven Symphony No.3
Photobucket
這片貝三在手邊的版本中應該只能說是中等程度,會以之為試聽樣本,是因為對於貝三的曲子比較熟悉,特別是在大管弦樂團之中,往往有很多樂器的交疊對話,或是TUTTI合奏,有總譜可供對照,比較能夠知道在何處該聽出什麼。


‧以USB聆聽,音場寬度不錯。在樂團右側的大提琴相當明顯,演奏著英雄主題。

‧OPT(經WASAPI)輸出至DAC1,表現相當不錯,第二主題的附點下行音型,可以清楚地清楚樂句從Obeo --> Clarinet --> Flute --> Violin I的交替,清楚地在音場中應有的位置出現。在右側的大提琴也相當清楚。

‧OPT(經WASAPI)輸出至AX10ai,音像卻偏低,音場比較寬,但是深度較扁。定音鼓,管越部,大提琴,表現還不錯。

‧以UX3-pi經iLink播放,則好了許多,提供了類似現場的氛圍,雖然可以能定為感會稍微不那麼清楚,但是木管的共鳴,音場的高度、寬度、深度都有極佳的表現。

高音展:卡農及魔法的軌跡

綜合來說:USB的聲音比較偏中低頻,聲音較為厚實。OPT(經WASAPI)輸出至DAC1,長笛演奏的彈指聲清楚,聲音較為解析,魔法的軌跡,鋼琴共鳴不錯。以OPT(經WASAPI)輸出至AX10ai,基本上如上述大部分的聽感(除了貝三以外)音像提高,厚度減少。魔法的軌跡,女聲高頻較為延伸,但是有點毛邊。


DAC1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經過這次的試聽,讓弟有機會接觸電腦訊源的播放效果。再聽Hotel California的過程之中,歌詞也深深地引起心理的共鳴(再加上劉名振先生最近所PO的文章)。電腦訊源的播放一直是心中一個理想,然而,在傳統音響系統都沒摸熟的情況之下,要建立起另一個世代的播放系統,並評斷其好壞,可能會有鑑別力不足的疑慮。電腦訊源(CAS)可能如歌詞所說,this could be heaven or this could be hell.


CAS能夠帶動音響的一波換機潮,以商業或是整各世界持續不斷在運轉的角度來看,CAS絕對是一股新興浪潮。然而,如劉先生的譯文所提及,在音響的交替時代,往往會有許多自生或是刻意催生的motto,灌輸消費者理應追隨何種音響理論,哪種設計理念。姑且稱之為"王道現象"好了。然而,如歌詞所言,在此現象之下,容易使某種聆聽音樂的spirit消失不見了。音響發燒友如果淪為prisoners here of our own device,這樣子音樂的聆賞怎麼還會有趣味呢!


很慶幸,劉先生譯文的七個問題,我沒幾個是回答YES,代表我可能還走在音樂天堂的路上吧!不過,試聽機器真的是很累人的工作,所以在此為站上的編輯們及站長致上最高的崇敬之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