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1

離開童軍的道路

2005年8/14日早上,真耶穌教會(後稱本會)喜信童軍團誕生。
然而,我期盼童軍能提升本會學員信仰的初衷卻枯萎、死亡
熱鬧喧囂的成團儀式埋葬了我心中殘留對童軍不切實際的期盼。

這樣也好,我想著。

瞭解了童軍的本質與其和信仰的相違之處之後,之前訓練所得的領結、木章,以及寒冬訓練中用來暖身的童軍服盡可以毅然撇棄。

熱衷於童軍活動的我為什麼轉身離開?

本文欲從客觀的角度來談童軍和本會宗教教育本質上的差異。 下文從本人主觀的觀點,按聖經記載來看童軍進入本會的不適之處。

1.童軍進入本會是否順理成章?

1.1有基督教背景即可通關?



參與童軍的同靈就是打著童軍具有基督教背景的口號,在大力鼓吹之下,因而得以在本會中成立。但是反方面來說,如果因為童軍所具有的基督教背景就因此得到本會的垂青,那已在基督教界行之有年「*聖誕節、復活節、主日聚會」不就也可順理成章成為本會所應紀念或慶祝的節慶?(*註:本會並不紀念聖誕節及復活節,並依聖經教導遵守安息聖日)

1.2中國童子軍仍有基督教色彩?

童軍活動在貝登堡爵士創立之初仍然保留其基督教文化,當時的童軍需發誓效忠「神和英國女王」。貝登堡所創立的童軍三原則中也有談到「神」的觀念:Duty to God. Duty to others. Duty to self。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以及童軍為了在世界各地能夠順利推動,童軍開始有一連串的「去神化」或是「泛神化」的潮流。God這個字眼因此可以被詮釋為「耶穌」、「阿拉」、「佛祖」等,端看童軍是隸屬於哪個宗教團體而定。

中國童子軍當然不會把God認定為耶穌。而且,在救國團的影響之下,童子軍活動常常含有台灣的原住民宗教儀式的因子。更有甚者,許多佛教團體也打著童子軍的名號,廣設童軍團,把貝登堡所說的Duty to God解釋成對「神明」的責任(參下方連結)。因此,在台灣的中國童子軍現在所擁有的是本地民間信仰民住民信仰的宗教基因,基督教色彩早已蕩然無存。

http://ubms.org/web/12.2_default.htm

2.童軍強調從「做中學」不同於信仰所強調的「學而後做」

2.1教導孩子「操作」信仰,還是「認知」信仰?

從上文童軍成立的時代意義中,可以得知童軍強調的是技術的養成工具的使用。這種技能上的習得,透過實際的操作可以得到熟能生巧之效果(如:結繩、扎營...等)。然而,宗教教育所教導的是一種「與神有關觀念認知」,一種用心靈誠實true or truth指人的真心或指按神的真理)來敬拜神的「態度」。敬拜的儀式在新約時代已經不再是宗教教育的重點。童軍以「操作」為目標導向的教育方式,可見和以「認知,觀念」為導向的宗教教育相差天南地北。

2.2「一盆水」+「一條毛巾」 =「愛」?

以童軍「做中學」為導向所設計出來的宗教教育課程勢必強調「操作」的重要性。本會高中學生團契曾安排一堂「*洗腳禮」的課程,且由老師親自為學員們洗腳。四名老師挽起袖子,彎下腰,在詩歌的烘托之下,為六名學員一一洗腳並用毛巾擦乾。老師執行「洗腳」,學生執行「被洗腳」,這是很典型的「做中學」的例子。然而,我一直沒有機會詢問被我洗腳的學員有什麼樣的感覺。他能夠體會到老師為學員洗腳當中所蘊含的「愛」嗎?還是他更多的感覺是一種異於常態的「彆扭」?當孩子們在挫折,沮喪之中,究竟是什麼才能夠溫暖他的心,是一通問候的電話還是那一盆洗腳水和那條毛巾? (*註:洗腳禮的生活教訓在於著重「謙卑」「愛」的付出)

我很肯定童軍教育「培養技能」的成果,如果用來教導「領詩訓練」、或「翻聖經比賽」應該可以達到相當好的成效。但是,當孩子接受完一星期短短的兩個小時的宗教教育之後,在他平常的生活之中若是遇上了難以突破的心靈瓶頸,我們難道要他靠著「領詩訓練」所習得的指揮技巧來獲得「詩歌的慰藉」嗎?還是靠著「翻聖經比賽」學會的快速翻閱聖經的訣竅來獲得「神言的感動」

3個小時的宗教教育必須能夠提供學員一星期166小時的屬靈力量,來面對他在教會外的生活。究竟這3個小時要用來訓練「操作技巧」,還是要用來建立「屬靈認知」,相信這個問題不證自明。問題是:「童軍教育能嗎?」

3.童軍教育的教學觀異於宗教教育的教學觀

3.1「突發驚喜」的教學觀與「按表操課」的教學觀

規劃童軍活動的要旨之一在於不讓學員知道活動的細節及流程,藉著隱瞞活動的流程讓參加活動的伙伴們有因摸不著頭緒而處處驚喜的感覺,藉此讓學員們對所設定的課程目標產生高度好奇,可以降低學習的心理障礙,而增進學習效果。這種良性的效果在偶而為之的團集會中是可期盼的;但是宗教教育既是每週都實施的課程,詩頌(各班自訂)、崇拜(真耶穌教會總會核准之教材)都有已規劃完善的教學目標,藉著循序漸進由簡入難的課程安排,讓學員們能夠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延及高中都在合乎規劃的宗教課程中受教。


3.2「天馬行空」與「腳踏實地」的學習方式

童軍進入教會帶給教會突破舊有的思維模式,激盪出新穎的教學與課室管理方式,進而可以發現許多具有童軍背景的同工大量地使用媒體教學,特別是在「*會堂崇拜」的場合。POWERPOINT的多媒體教學,呈現出多采多姿的影音效果,教員們方便運用大量的網路圖片來進行教學。或許學生因為新奇的緣故,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的講述上。然而,我們不禁要思考當他們上完崇拜課之後,留在他們腦中的是信仰生命的體驗還是一連串的影音圖片...等資訊?

*媒體教學並非全然不可,但是要有使用的智慧。曾有教會使用「受難記」的電影畫面來做聖餐禮的開場則為極不恰當之例。

神的話語句句帶著能力,端看每位教員是否能夠為神發聲,將神的道理像兩面利刃般扎扎實實地扎入學員們的心坎裡,而不是藉由媒體影音賣弄花拳繡腿!

沒有留言: